《大乘起信论》界诠法师 宣讲(64)


《大乘起信论》讲记


【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,非凡夫能知,亦非二乘智慧所觉。谓依菩萨,从初正信发心观察;若证法身,得少分知;】


我们依文,第二行那里,“依无明熏习所起识者”,无明就是不觉。因为有无明的推动,才会起种种识的分别、了别。这通常指的是前六识,它有种种分别。


“非凡夫能知”,这个无明它推动识起来,我们说认识就认识吧,这就是无明在那里推动,我们哪里知道这个事情。


你看什么东西红的就是红的,黄的就是黄的,然后细的说是无明在那里推动,让你能够认识外面的一些境物,叫做非凡夫所能知。能知什么呢?能知这个无明,我们常说习气。

“亦非二乘智慧所觉”,也不是二乘智慧所能够知道这个无明的不觉。


“谓依菩萨,从初正信”,从十信位开始,然后一直到发心住,发心这个就指发心住的观察,他才能够慢慢地发现这些问题。


“若证法身”,这个地方所谓的证法身到初地,初地以上叫法身菩萨嘛!


“得少分知”,十信到初发心住,他只是观察到,那么换句话说我们现在还没看见,是不是这样?你要抓贼,必须要看见贼,才有办法抓他,你都不知道贼在哪里,怎么能够抓到贼呢?比如说现在外面有人喊:抓小偷啦!来贼了!我们肯定问:在哪里?看见才能抓他嘛!


那我们现在问题是烦恼在哪个地方都不知道,你还在那里断烦恼,是不是这样?这个当然断的是根本烦恼,不是说那些明显粗重的烦恼。你起这个无惭、无愧、昏沉、掉举,这个还是可以克服的,我们可以看见。


打坐的时候你最怕的是,要么昏沉,要么掉举,这就是烦恼。掉举的心停不下来,昏沉的心很暗,念头提不起来,这就是烦恼,要去对治它。这个对治不是说你想对治就能够对治,有时候禅堂坐香你发现没有,腿子一盘上去,腿子好的人他就会怎么样呢?会昏沉,就想睡觉。


我发现有些禅和子就是这样,他一坐上去就开始摇,摇啊摇,然后一开静他就好了,精神得很。一止静,他就开始睡觉,我常常担心会不会摔下来,他坐习惯了摔不下来,那头低到止单那里都不会摔下来。昏沉,一直昏沉这样子,没办法,思惟修要用心去修行啊!你要是这样也没办法。


那么掉举呢?想东想西,心停不下来,这是烦恼。要如何去对治它?对治有种种方法,如用不净观、数息观、念佛观,来对治这样的烦恼。


我们这粗重烦恼能够发觉知道,甚至能够发现自己的缺点毛病。我们看别人都很容易,我们要求别人条件都比较高,有没有发现?要求别人做事情都是什么呢?最好是完美。对自己呢?条件放得很低。哎呀!你修行怎么一天到晚睡觉啊!自己睡觉,他觉得是应该,我很困,我就睡觉嘛!


然后你怎么老睡觉呢?因为你是修行人,你是菩萨嘛!你是菩萨怎么还发脾气咧,对不对?我贪心是应该的,你怎么还贪心呢?


我们要求别人会很高,对吧!希望别人做事情,哎呀,你做事情怎么还做出这个样子来呢?要求别人太高。我们能够时常观察自己的毛病在哪里,你有哪一方面的好乐常好,这都是烦恼啊!


佛经里讲初出家的人,你原来在家做什么,出家了就不能接着做那个,是不是这样,就怕你那个习气等流嘛!你会重操旧业,有这种事情。


你看比丘尼戒里面说,一般不让比丘尼去做针线活,因为她们比较擅长于针线活嘛!她就会喜欢做这个事情,就要对治它,你看比丘尼很多戒都是这样。


比丘为什么要制那么多戒,就对治那些习气毛病嘛!但佛没这么讲,它就是这样,问题就在这里。这样不能做那样不能做,因为有习气毛病,那么我们平时观察自己,有没有这方面的毛病?


寂寞难受的时候,总想找个人聊天,这也是个毛病呐!总想找个什么人聊天,长得好看一点儿,年轻一点儿,庄严一点儿,跟他聊天可能心里舒服一点。我告诉你,这就是无始的习气毛病,他有染的种子在那里,种子起现行,他就会有这种思想。出家人最难当就是寂寞,一个人要享受那个寂寞,寂寞伴随着你,你能够伴随得住,那就是功夫了。伴随不住,你肯定要向外去求个什么东西。你要发觉自己有这方面或者那方面的毛病,要观察到。


我们这里讲的说,真正的无始无明还观察不到,到发心住才能观察到。那么证法身呢?少分知,还不是完全知。


……下回待续





阅读原文